《中国水利》杂志发布《对‘水利测雨雷达’的新质生产力研究》,研究中指出水利测雨雷达的技术优势以及应用成效。
我国降雨监测发展历程分为
1)无器具测量阶段:古代以定性描述方式记录降雨,如甲骨文中的“大雨”“小雨”;
2)雨量器萌芽阶段:宋代开始使用简单器具如“圆罂”“天池”测雨,具备初步定量能力;
3)标准化人工观测阶段:明清时期出现统一标准的雨量器,提升了观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;
4)自动记录式雨量器阶段:民国时期引入自动记录设备,实现降雨量的连续记录;
5)现代自动测雨阶段:引入雷达和卫星技术,开始对降雨进行精细化的监测。
当前阶段降雨监测的现状与问题包括雨量站应用不足:站点分布不均匀,时空分辨率低,难以满足精细化监测需求;天气雷达应用局限:受限于时空分辨率和低空覆盖能力,对局地强降雨的监测存在不足;气象卫星应用限制。未来降雨监测或将逐渐走向先进的水利雷达去监测降雨。
水利测雨雷达的技术优势包括实时生成超精细化网格降雨数据:能够在大范围内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降雨监测,相当于在每个小网格中布设了一个“虚拟雨量计”;精细网格化降雨预报能力:具备1~3
小时的降雨临近预报能力,提供精细化的网格预报产品;系统运行稳定高效:水利测雨雷达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和高效性,运维成本低。水利测雨雷达的应用成效包括河北大清河流域应用:成功捕捉了“23·7”流域性特大洪水期间的极端降雨过程,降雨估算与实测数据高度吻合;湖南捞刀河、浏阳河流域应用: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,延长了预见期,成功发布了多次暴雨洪水自动风险预警。下一步,水利部将重点推进水利测雨雷达在中小河流、暴雨洪水易发区的应用建设,充分发挥水利测雨雷达“云中雨”监测能力,进一步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,提高精准度,实现二者有效统一。
文章来源:网络